为贯彻落实澳门特区政府的防疫政策,海关持续执行相关防疫部署,继续加大对水客活动的打击力度,减少因水客流动而产生的病毒传播风险。本月15日,海关连续破获四宗水客案件,缉获逾560万澳门元货物,并依法对7名涉案人士进行调查及起诉。
在破获的四宗案件中,分别涉及两个位于工业大厦内的水客散货点,两间涉及水客活动的地铺,以及一辆运货用车辆。为减低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,海关执行防疫指引,已对所有涉案货物进行全面消毒。
于15日下午,海关锁定位于北区工厦的两个水客散货点后采取行动,在单位内发现有人从事水客活动,现场查获美妆产品共160件、旧电子配件共2,115件及旧手提电话共520件,货物总值约210万澳门元,涉案人士共5名,当中2男2女为现场负责人及1名女性水客。
同日傍晚,海关跟进举报个案锁定一间位于北区的店铺并采取行动,在店铺内发现34箱冷冻食品、保健品、鞋子及手袋共336件,全数不具备进口文件及货物来源单据,总值约28万澳门元,查获1名男性现场负责人。
最后一宗案件,海关在跟进举报案件期间,在北区一带发现一辆可疑货车正在卸货搬往店铺期间,有关货物与水客带往内地的电话外包装相同,怀疑涉及水客活动,随即上前截查。货车上载有930部旧手提电话,总值约325万澳门元,均不具备进口文件或来源单据,经调查,相关货物属1名香港女子拥有,且有强烈迹象与水客活动有关。
上述四宗案件涉及7名人士,3男4女,分别为澳门、香港及内地居民,海关根据《对外贸易法》之相关规定对其作出起诉,一经处罚,最高可被科处10万澳门元罚款,而被缉获的货物亦会宣告归澳门特别行政区所有。经海关调查,当中有4人涉嫌违反《禁止非法工作规章》,已提起笔录交劳工事务局跟进;1人涉嫌违反《食品安全法》被市政署作出起诉;三间涉案店铺因未能出示营业许可证明文件,将转交财政局处理。
近期,海关在执法行动中,发现水客团伙已由过往的“固定派货点”发货模式,改变为以“少量多次”的模式发货,透过分散多个散货点,减少人群聚集,将货物分发给水客后便立刻离开,增加海关监察及打击难度。海关相信水客团伙改变发货模式,是为了分散风险,降低违法成本。除此之外,海关经分析近期查获的水客活动案件,发现相关活动范围有从关闸一带向外延伸的趋势,为此,海关将继续加强相关执法部署,并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,适时开展联合整治打击行动。
海关持续对水客活动保持高度的打击态势,不断优化情报收集及分析工作,因应水客活动形势的变化,动态调整行动策略及模式,加强对水货货源监控、市面巡查及口岸关检执法等多方位打击,全面挤压水客活动的生存空间,以杜绝水客活动衍生的各类违法行为。海关呼吁,现时邻近地区疫情紧张,任何人士都切勿因贪图利益而从事水客相关活动,加重防疫负担,构成防疫风险。市民如发现水客活动相关违法行为,可透过海关热线28965001、传真28965003或电邮info@customs.gov.mo向海关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