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貫徹落實澳門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,海關持續執行相關防疫部署,繼續加大對水客活動的打擊力度,減少因水客流動而產生的病毒傳播風險。本月15日,海關連續破獲四宗水客案件,緝獲逾560萬澳門元貨物,並依法對7名涉案人士進行調查及起訴。

在破獲的四宗案件中,分別涉及兩個位於工業大廈內的水客散貨點,兩間涉及水客活動的地舖,以及一輛運貨用車輛。為減低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,海關執行防疫指引,已對所有涉案貨物進行全面消毒。

於15日下午,海關鎖定位於北區工廈的兩個水客散貨點後採取行動,在單位內發現有人從事水客活動,現場查獲美妝產品共160件、舊電子配件共2,115件及舊手提電話共520件,貨物總值約210萬澳門元,涉案人士共5名,當中2男2女為現場負責人及1名女性水客。

同日傍晚,海關跟進舉報個案鎖定一間位於北區的店舖並採取行動,在店舖內發現34箱冷凍食品、保健品、鞋子及手袋共336件,全數不具備進口文件及貨物來源單據,總值約28萬澳門元,查獲1名男性現場負責人。

最後一宗案件,海關在跟進舉報案件期間,在北區一帶發現一輛可疑貨車正在卸貨搬往店舖期間,有關貨物與水客帶往內地的電話外包裝相同,懷疑涉及水客活動,隨即上前截查。貨車上載有930部舊手提電話,總值約325萬澳門元,均不具備進口文件或來源單據,經調查,相關貨物屬1名香港女子擁有,且有強烈跡象與水客活動有關。

上述四宗案件涉及7名人士,3男4女,分別為澳門、香港及內地居民,海關根據《對外貿易法》之相關規定對其作出起訴,一經處罰,最高可被科處10萬澳門元罰款,而被緝獲的貨物亦會宣告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。經海關調查,當中有4人涉嫌違反《禁止非法工作規章》,已提起筆錄交勞工事務局跟進;1人涉嫌違反《食品安全法》被市政署作出起訴;三間涉案店舖因未能出示營業許可證明文件,將轉交財政局處理。

近期,海關在執法行動中,發現水客團夥已由過往的“固定派貨點”發貨模式,改變為以“少量多次”的模式發貨,透過分散多個散貨點,減少人群聚集,將貨物分發給水客後便立刻離開,增加海關監察及打擊難度。海關相信水客團夥改變發貨模式,是為了分散風險,降低違法成本。除此之外,海關經分析近期查獲的水客活動案件,發現相關活動範圍有從關閘一帶向外延伸的趨勢,為此,海關將繼續加強相關執法部署,並與其他部門通力合作,適時開展聯合整治打擊行動。

海關持續對水客活動保持高度的打擊態勢,不斷優化情報收集及分析工作,因應水客活動形勢的變化,動態調整行動策略及模式,加強對水貨貨源監控、市面巡查及口岸關檢執法等多方位打擊,全面擠壓水客活動的生存空間,以杜絕水客活動衍生的各類違法行為。海關呼籲,現時鄰近地區疫情緊張,任何人士都切勿因貪圖利益而從事水客相關活動,加重防疫負擔,構成防疫風險。市民如發現水客活動相關違法行為,可透過海關熱線28965001、傳真28965003或電郵info@customs.gov.mo向海關舉報。